目錄
Toggle每次遇到貓咪亂尿就很崩潰?作為飼主我們可以怎麼做呢? 可先參考我們上一篇文章《貓咪尿床別崩潰,5步驟快速反應亂尿現場》
其實每個貓咪亂尿的原因都不一樣,以下根據我們在上千隻貓咪個案中的實務觀察,這裡整理出六大最常見的亂尿原因,提供你參考:
原因一:我身體不舒服
眾所周知,貓咪是非常會忍耐的生物。亂尿這類的異常行為,往往是他們身體不舒服時最早出現的求救訊號之一。
膀胱/泌尿系統相關疾病、任何身體疼痛,甚至老年失智,都有可能讓貓咪在排尿時感到不適。
當貓咪將「在砂盆尿尿」與「疼痛」產生連結,就可能開始嘗試在別的地方排尿。泌尿道有狀況時,你可能會觀察到這些特徵:
- 到處尿、尿得很頻繁、但尿量很少
- 看起來尿急/頻繁進出貓砂盆但沒有尿
- 尿尿時蹲很久、看起來吃力、甚至會大聲喵叫
- 血尿
- 或者反過來,憋到最後一次尿一大泡
此外,有些長期處在壓力下的貓咪,當遇到一波急性壓力(例如搬家、家中新成員、衝突等)時,可能會誘發所謂的「自發性膀胱炎(FIC)」。
這種情況下,請務必由獸醫進行檢查與治療。在協助「自發性膀胱炎(FIC)」貓咪減壓的過程中,我們也常聽到飼主分享,雖然尿液檢查結果看起來正常,但貓咪仍會頻繁上廁所、叫或亂尿。
這類情況除了醫療照護外,也需要從生活壓力與環境因素著手,才能幫助貓咪真正恢復穩定。若僅處理生理層面,而未同時協助貓咪減壓與調整環境,亂尿問題往往容易反覆發生。
有些貓咪在疾病治療後,仍無法斷開「疼痛」與「砂盆」的負面連結,這時就可能需要重新訓練他回到砂盆上廁所。建議在這階段尋求貓行為諮詢師的同步協助,雙管齊下會更有效率也更減少壓力。
改善重點:
盡快帶貓就醫,配合醫囑進行疾病或疼痛控制。在生理狀態獲得穩定後,再進行行為面的減壓與重新訓練,才能真正從根源解決亂尿問題。
🐈其他常見的生理因素:發情
發情中的公母貓,都可能出現噴尿、亂尿、嚎叫、焦躁等行為,這些都是由荷爾蒙驅動的自然反應,並非「故意搗蛋」。
改善建議:
一般家貓若不作為繁殖用途,建議在 5~6 個月大、第一次發情前 完成結紮。這不僅能有效預防亂尿,也能減少性荷爾蒙帶來的壓力與攻擊行為。
若是合法貓舍的繁殖用種貓,無法結紮的情況下,就需以環境管理為主
原因二:貓砂/砂盆NG
在挑選貓砂或砂盆的時候,很多人會不自覺帶入自己的喜好,貓砂盆選漂亮不會灑出貓砂的,貓砂選香香的,但重點是:貓咪不一定喜歡啊!於是乎你會覺得「明明以前都好好的,怎麼突然亂尿了?」,因為他喵的受夠了啊!
因此,不論是哪種類型的亂尿問題,都應該檢視並優化貓砂與砂盆的條件,讓上廁所這件事的滿意度升級。
常見特徵:
- 尿量正常(是一整泡,不是幾滴)
- 固定一個或數個位置亂尿
- 尿在貓砂盆旁邊
- 偏好布類/床
- 尿在容易清理的地方,例如:水孔、浴缸
- 進出砂盆猶豫、聞一聞又出來亂尿
- 亂尿的頻率跟貓砂清潔度相關、或在更換貓砂/砂盆之後開始亂
改善措施:簡單來說就是調整貓砂/砂盆條件到最優,最符合貓咪的喜好和需求。
貓砂推薦選擇條件
- 無香味
- 顆粒細、腳感柔軟(貓咪的肉球由你守護)
- 凝結式、吸收力好、粉塵少
推薦砂種:無香味礦砂、顆粒細/礦型豆腐砂、細碎款凝結型木屑砂
貓砂盆怎麼選
理想條件:
- 開放式
- 長度為貓身長的 1.5 倍以上(最低最低最低請來個60公分 拜託🙏🏻)
- 入口低、方便進出(尤其對老貓、短腿貓)
擺放位置建議
砂盆應該擺在:
- 安靜、不受干擾的地方
- 四周開闊、可自由進出(避免死角)
- 遠離食物與水碗
應避免:
- 太遠或要走樓梯的地方
- 人來人往、會被嚇到的位置
- 噪音源附近(例如洗衣機旁)
若是多貓家庭,要確保貓能不經對方的阻擋就能離開砂盆。
清潔頻率與維護
尊重每隻貓對髒了的界線不一樣,有些貓就是特別潔癖,如果遇到了還真的只能尊重他們呢(苦笑
大家常聽過「貓砂盆數量=貓口數+1」,但其實比數量更重要的是清潔度,因為這會影響使用舒適度建議原則:
- 每日鏟砂至少兩次
- 鏟完後應該聞不到氣味
- 每月~1.5 月徹底清洗整盆砂、換新砂
- 有些貓喜歡「乾濕分離」(大小便分開盆上),就要多準備一個砂盆
原因三:多貓家庭的家庭紛爭
到底是在不合什麼?!你們都是自私的小王八蛋嗎?
—— 冷靜!!!先別急著責怪貓為何不能好好相處
貓咪的祖先是獨立的狩獵者,幾千年的馴化雖然讓他們能「有條件地」群居,但骨子裡仍流著獨居者的血液。天生就有強烈的領域意識,能和平共處的前提,是資源充沛、分布分散。當家庭中出現空間不足、資源缺乏、或關係緊張無法迴避時,就可能引發各種「抗議行為」,而亂尿往往是其中最明顯(也最臭)的一種。
多貓紛爭的常見特徵
- 發生頻率不固定:從一天數次到數天一次都有可能
- 蹲尿或噴尿都有可能
- 常出現在「領域邊緣」(如門口、走廊、窗邊)
- 多處噴尿且常與「另一隻貓活動範圍重疊」
- 在貓認為的重要資源(如貓窩、窗台、飼主床)上尿標,爭奪或宣示所有權
- 清理乾淨後,貓常會立即補尿,或另一隻貓跟著尿在同一位置
改善策略
- 重點在於協調貓間關係、打造能和平共處的環境
- 提供充足且分散的資源(食碗、水碗、貓砂盆、休息點、觀景點)
- 優化空間動線,讓貓能自由迴避、降低正面衝突
- 使用費洛蒙產品輔助緩解社交緊張
若衝突頻繁或亂尿持續,可能還涉及其他被忽略的原因;建議尋求貓行為諮詢師協助,能更快釐清問題根源、事半功倍
原因四:領域標記/環境變動
「到底是什麼事讓貓咪壓力山大?!」—— 有時候,其實只是換了張沙發而已 😅
對貓咪這種天生「控制狂」的生物來說,環境的變化往往意味著失控與不安。當安全感下降、焦慮升高時,就會更想要透過氣味標記來重新掌握局勢,比較激進的貓咪有可能就會選擇尿起來!!!
常見的環境變化情境包含
- 頻繁搬家、劇烈地更換家具
資源突然發生變化(比如說餵食計畫劇烈改變) - 家中成員發生變化(增加/減少成員、加入新寵物…)
- 家長的作息改變(例如最近經常加班不在家)
- 生活中不喜歡的刺激變多:裝潢噪音、訪客頻繁、被罵、被強迫互動
- 家中貓間關係變緊張
你可能會看到的亂尿特徵
- 環境突然變動後,隨即開始亂尿
新物品出現就馬上尿上去(彷彿在說「這是老子的了!」) - 沿著領域邊緣尿
- 無差別地在多處尿尿(通常尿量少、次數多)
- 尿在垂直面(牆壁、家具邊
發現以上狀況時,常為噴尿行為。
改善策略
- 最重要:讓環境中擁有可預測的規律,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讓貓有安全感
- 減少一次性的大變動:大型家具移動、重新裝潢等,建議分階段進行
- 盡可能降低搬家次數,並採用貓友善搬家方式搬家(參考文章:貓咪搬家教學 )
- 避免劇烈更動資源,除非確定是改成貓會更喜歡的
- 使用費洛蒙產品(如 Feliway Classic),幫助貓重建安全感
原因五:人貓關係
當貓的愛太沈重,有時他們表達思念與焦慮的方式,會讓人又氣又無奈。
這類亂尿常常發生在你的床、沙發,或帶有你氣味的衣物上,很多人會誤以為貓在報復,但對貓來說,這些地點擁有了你的氣味,是最安心的地方,當你的作息突然改變、互動方式改變、離家多日超出他們承受能力時,他們只能用尿表達他「濃烈」的情緒。
常見的觸發情境包含
- 飼主出遠門或長時間不在家
- 家庭成員增加或減少
- 飼主作息變動、陪伴時間減少
- 醫療或照護壓力增加(例如頻繁餵藥、擦藥、清潔導致恐懼)
這類亂尿常見的特徵
- 尿在飼主床上、衣服上、沙發上等有飼主氣味的地方
- 在飼主離家期間或回家後發生
- 作息或生活型態改變後亂尿開始
改善策略
- 維持規律:盡量讓每日作息穩定、互動可預測
- 培養好的替代人類:平時盡可能培養「貓喜歡」的人類,在您必要外出時可以暫時幫您帶孩子,貓不至於突然失去您而崩潰
- 避免頻繁進出:外出時盡量一次完成行程,減少反覆出入造成的不確定感
- 維持良好關係:與貓的互動要保持正向與溫和,避免在壓力高的時期額外強迫照護(如過度清潔、頻繁餵藥)。若需要長期照護,建議透過減敏訓練慢慢建立貓的信任。
原因六:情緒/壓力
「他喵的!我真的受夠啦!!!」—— 最後的那根壓力稻草
有些貓咪的亂尿,很難找出某個明確的事件,反而像是「壓力累積超出臨界點」的結果,這類亂尿有時看起來像「莫名其妙地突然發生」,但事實上是已經忍耐許久,壓力慢慢累積到滿溢而出,最後用亂尿來表達「我真的受夠了」。
常見的情境包含
- 沒有新的變化,但已經到了忍耐極限,終於是忍不住了
- 原本在臨界值,此時又多了個壓力事件(例如:裝潢噪音、就醫…)
- 原本忍耐的好好的,但因年紀變大或身體不適,忍耐度隨著身健康度下降
改善策略
- 確認健康狀況:擁有良好的疼痛和疾病控制,可以遠離生理造成的壓力。
- 提高身心健康度:
1.好好減壓
2.提供適合貓咪的豐富化措施
3.情緒保健品,協助貓咪調節情緒
結語
不管是哪種形式的亂尿,其實都代表貓咪正承受壓力或負面情緒。請不要忽視這個求救訊號。
儘早用正確的方式介入,不僅能減少對生活的影響,也能讓貓咪的身心都回到穩定狀態。亂尿不僅表示貓咪狀態不好,也很影響人類的生活啊,所以千萬別因為問題已經持續很久就放棄啊!!!
如果您看完仍不確定原因,或明白原因卻難以自行改善;多重因素交錯、不知從何下手;已嘗試卻卡關、效果有限,這些情況都建議直接預約諮詢。讓我們一起釐清重點、制定可行的改善方向,讓日子不再每天都被亂尿綁架。
文/貓行為諮詢師 Carol 王敬雯
專職幫貓咪處理人生(和人類)難題
貓行為諮詢師 Carol
貓行為諮詢師 王敬雯(Carol) 視訊諮詢 :2500元/小時 到府諮詢 :3000元/小時(週日,到府範圍:澳門;包含澳門本島、氹仔、路環) Hello,我是Carol,是個目前住在澳門的台灣人,廣東話依舊識聽不識講(汗 加入貓談社前,曾在外面流浪接案,也會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貓咪知識,但我不僅是位貓行為諮詢






